1966年,周恩来总理乘坐直-5直升机观察邢台地震灾区,人群后方即为直-5直升机。
说起国产直升机,人们必定都会想到直-10、直-19。国产直升机能有今日欣欣向荣的局势,不能忘掉60年前披荆斩棘创始国产直升机研发出产先河的直-5直升机。
上世纪50年代,我国在成功研发初教-5教练机和歼-5战斗机后,直升机的试制提上日程。1955年4月,从苏联批量引入的米-4直升机配备部队。一起,国家决议引入米-4及其发动机的有关技能,分别由哈尔滨飞机制作厂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进行拷贝。
1956年10月,我国同苏联签定拷贝出产米-4的合同,这一方案代号为“旋风25”工程,估计从1957年6月开端,到1959年年末完结研发。但因为其时苏联正在对米-4进行延伸惯例运用的寿数的改善,所以有关技能材料直到1958年1月才交给我国,因而整个方案不得不同步拖延。
哈飞拿到米-4的技能材料后,当即开端翻译和描发图样,在6月底就完结全机图样及材料的描发作业,一起采纳边规划制作工装、边制作飞机零件的穿插试制作业法,11月完结榜首架样机总装,12月完结全机静力实验,1958年12月14日首飞成功。
因为其时正处于“”时期,直-5的研发也受必定的影响,为赶进展不断修正方案乃至简化工艺。首架直-5成功试飞后,未经判定就连续投产45架,总装完结10架,但因质量不过关,无法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。1959年12月16日,用质量较好的第6架机牵强经过判定,而1958年到1960年间出产的直-5直升机悉数不合格。
1960年12月,国防工业提出“军工产品质量榜首,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”的政策,直-5直升机研发被列入完全整理的规模。1961年3月,开端从头研发直-5,1963年7月榜首架优质直-5总装结束,并于1963年8月20日首飞成功,9月经过判定检验,1964年开端批量出产。
在充沛消化引入技能,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起,在出产中也对直-5进行改善。最大的改善便是用金属旋翼桨叶替代本来的钢梁木结构旋翼桨叶,大幅度的提高旋翼的惯例运用的寿数和飞翔功能。从直-5第十二批第7架机起,开端悉数改用金属旋翼。1966年后直-5改用玻璃钢尾桨,还将燃油箱改为薄壁软油箱,将座舱内活动副油箱改为机身两边外挂副油箱。此外,直-5还在根本型的基础上发展出客机型、农林型、航测型、水上救生型等衍生型。
到1979年停产,直-5共出产545架。1966年是出产数量最多的一年,年产值到达102架。跟着产值提高,直-5价格也直线架帮助友好国家外,其他的直-5均配备陆海空三军及当地单位,航迹遍布全国。直-5在整个执役期间参加了许多重大事件和作战举动,如榜首颗爆破实验、西沙海战和边境作战等。直-5在全国抢险救灾作业中也屡建勋绩。1966年3月8日,周恩来总理观察邢台地震灾区乘坐的便是直-5。这架3889号直-5现存放在我国航空博物馆。